4大錯誤急救法真要命
2013-08康健雜誌177期
圖片來源:周書羽
天災、意外、疾病常在瞬間發生,第一時間冷靜、正確地處理,絕對是轉危為安的關鍵。「錯誤的急救方式造成的傷害,有時候比不急救來得大。」馬偕醫院醫務專員張國頌在《千鈞一髮急救手冊》中指出。
「急救最基本的原則是︰Do no further harm (不造成更多傷害)。在有限的條件、時間內,做最適當的處置,減少進一步傷害,增加搶救機會,」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創傷醫學科主任簡立建提醒。
不過,專家卻常看到民眾用錯誤的方式處理緊急狀況︰
錯誤1:流鼻血時頭往後仰
正確做法︰低頭、按壓鼻翼10分鐘、冰敷。
奇美醫院急診部副主任許建清說,孩童的鼻黏膜較脆弱,如果加上空氣乾躁(冬天或吹冷氣)、有過敏性鼻炎(黏膜較脆弱)或外傷(挖鼻孔或撞到),就容易流鼻血。
流鼻血時,人的本能反應是把頭往後仰,不讓血滴下,但醫師提醒,這樣可能會讓鼻血流進氣管而嗆到。周鼎茂指出,流鼻血的出血點通常在鼻中隔前側的微血管,出血時建議頭往前傾,捏住鼻翼(直接壓迫)至少5~10分鐘,中間不要頻繁打開檢視。也可冰敷,促進血管收縮。
如果流鼻血超過20、30分鐘還止不住,或者常常發生,建議就醫檢查,看是否有其他問題,如凝血功能異常(如血友病)、鼻中隔彎曲等。
錯誤2:地震來了躲到「黃金三角」,生存機率較大
正確做法︰躲在堅固家具下方、抓緊家具、保護頭及胸部。
台灣位於地震帶上,注定大震小震不斷,該如何保命?
網路上流傳著一篇文章,一位美國救難專家提出「黃金三角」的說法,主張地震來時應躲在桌子或其他掩蔽物旁邊,如果天花板掉落或樑柱倒下,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躲避空間,但傳統避難方式卻教大家躲在桌子底下。到底哪個對?
「所謂的黃金三角並沒有實證證據,恐怕造成更多傷亡, 」成大醫院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任林志豪指出。
林志豪及高級救護技術員張家瑋均強調,地震時會造成傷害的不只有樑柱倒塌、屋頂崩落,還包括物品掉落,如果想在掩蔽體旁邊等待黃金三角形成,很可能被掉落物品或崩壞的建築體砸傷,並不明智。
此外,地震時可能造成地面隆起,不見得能形成黃金三角,或者地面隆起時掩蔽物翻覆,正好壓到躲在旁邊的人。地震時重物會移位,把人夾在牆壁與重物中間動彈不得,哪有「黃金三角」可避難?
相較之下,傳統做法(躲在掩蔽物下)比較有根據,可避免被掉落物砸到、被翻覆的掩蔽物壓到或移位的掩蔽物夾到。
地震發生時保命原則︰
1‧找掩蔽物︰蹲下、伏低身體,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其他家具下(但玻璃桌面下不適合躲藏,因不夠堅固且可能被碎玻璃割傷),並抓緊它,直到地震結束。如果找不到堅固掩蔽物,就躲到建築物的角落,身體蜷曲、雙手保護頭部。
2‧不貿然往外跑︰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室內,先在室內避難,等地震停了再撤到室外,因為研究顯示,大多數傷害都發生在地震時的疏散過程,比如被掉落物砸傷。
3‧遠離危險物︰如果人在戶外,盡量遠離建築物、交通號誌、看板等可能傾倒、掉落的危險物。
林志豪提醒,如果地震後受困在瓦礫堆,可以敲打牆壁或水管、吹哨子,讓救難人員找到自己。用衣物掩蓋口鼻,減少吸入沙塵。除非必要,盡量不要大聲呼救,以免吸入大量沙塵,影響呼吸。
錯誤3:被毒蛇咬,快把毒血吸出來
正確做法︰辨識蛇種、用彈性繃帶稍加壓力包紮、盡快送醫。
夏天是蛇類出沒的高峰期,野外活動要特別當心。台灣常見毒蛇可分為出血性、神經性及混合性3大類,共6種︰
1‧出血性毒蛇︰赤尾青竹絲、龜殼花、百步蛇。毒液影響人體凝血功能,導致全身性出血。
2‧神經性毒蛇︰雨傘節、眼鏡蛇(飯匙倩)。雨傘節的毒液會讓人呼吸衰竭;眼鏡蛇的毒液會讓人局部肌肉壞死及產生部份神經症狀。
3‧混合性毒蛇︰鎖鍊蛇。毒液同時含有出血性、神經性兩種毒性。
過去的觀念認為被毒蛇咬時要趕快吸出毒血、把傷口割開擠血或用止血帶包紮,但許多證據發現,這些做法並不正確。
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指出,出血性毒蛇的毒牙很深,用嘴其實很難吸出毒液,而且可能讓施救者中毒;割開傷口則可能引起感染或流更多血(特別是被出血性毒蛇咬傷);綁止血帶會使傷口嚴重腫脹、壞死,而且一旦鬆開,毒液會吸收更快;冰敷造成血管收縮,傷口壞死更嚴重;熱敷加速血液循環,傷口腫脹更嚴重,都不是正確做法。
一般也不建議用吸血器,因為根據國外研究,吸血器只能吸出2%的毒液量,李忠勳補充。
▼被蛇咬究竟該怎麼處理?
●辨識蛇種︰這攸關將來送醫後用哪種血清解毒。
但楊振昌說,如果當下無法辨識,也不需去追捕蛇、打死牠,因為奔跑會加速血液循環,毒液散布更快。送醫 後 醫師會從症狀、傷口及發生地點(比如北部山區較常出現赤尾青竹絲及龜殼花、鎖鍊蛇只出現在花東及高屏山區)判斷可能是哪種蛇。
●讓患肢低於心臟︰讓血液慢一點流回心臟。可用水沖洗傷口、蓋上紗布,然後用彈性繃帶(藥局有售)從傷口靠近心臟端向遠離心臟端包紮。包紮時稍施點壓力,讓血及淋巴回流速度變慢。
●盡快送醫︰等救護人員前來或由其他人揹負下山,傷者不要自己走動,以免加速血液循環。
6大毒蛇怎麼辨識?可上「衛生署全國解毒劑儲備網」查詢,點選左下角「毒蛇咬傷處置要點」。
錯誤4:看到有人車禍受傷,趕快送他去醫院
正確做法︰打119,等專業救護人員前來、維持現場安全。
前陣子,一位長者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附近被車撞傷,當時119已趕往現場,同時有民眾通報高醫,但醫護人員沒有前往救援,被批「見死不救」。場景轉到台北。一名女子到淡水一家賣場購物,身體突然不適,跌落樓梯,臉部猛烈撞擊樓梯,血流滿面。附近民眾連忙將她揹到馬偕醫院急診室,旁人紛紛讚美他見義勇為。乍看之下,不救人的人很無情,救人的人很熱心,但真的是這樣嗎?
高級救護技術員張家瑋說,車禍、從高處墜落可能傷到頸椎、脊椎,「如果沒有做好保護就過度移動傷者,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,」比如骨折、脊椎斷裂、神經被拉扯,本來可以拄著拐杖出院,變得要坐輪椅;本來坐輪椅的,可能癱瘓。
張家瑋曾遇過老人家在浴室跌倒,家人撥119後,先把老人家扶起來到客廳休息。「從急救觀點來看,並不建議家屬自行移動傷患。做得對比做得快重要。」他說,如果自己下班後在路上看到車禍,還是會先撥119,等救護技術員(簡稱EMT)帶器材來幫助傷者,而不是自己把傷者搬運到醫院。
有些特殊狀況例外。
比如傷者倒在平交道,可稍微移動他到安全處,才不會被火車輾過,但要盡量維持原來姿勢(比如原來平躺著,就不要硬把他拉起來)。可幫忙注意周圍交通安全,以免傷者再次受傷。等救護技術員到現場後,會先評估傷勢、固定頸部及頭部,並把傷者放上長背板,再送醫。熱心助人當然是好事,但更要用對方法。
留言列表